前情:南朝宋大佬沈攸之:从再败还朝到坐镇一方
在继续讲述南朝宋荆州刺史沈攸之的故事以前,小编先回顾一下他的老朋友们。
没有本事,仅因是宗室而官居要职,曾经嫌弃他的相貌连队主都不让他当的领军将军刘遵考、曾经胸怀大志最后“元嘉草草”间接给沈攸之创造了出道机会的王玄谟,都已经死了。
再说同期的老战友们:
吴喜死于宋明帝驾崩前不久。吴喜虽然平定刘子勋有功,后来还打败了北魏,但因为前期刘子勋占优,吴喜不敢做太绝,在处置俘虏的时候留了后路,加上其他一些事,明帝觉得他将来未必能忠于新帝刘昱,遂赐死;
张永在皇叔桂阳王刘休范之乱中兵败被治罪,于元徽三年(475年)愧疚病亡;
蔡那、佼长生、刘灵遗已经各自卒于任上;曾得沈攸之让出临时总帅之位的江方兴更是早在刘子勋败亡前就病死了。
张兴世还活着,曾任雍州刺史,出镇襄阳,也和沈攸之一样出兵勤王讨伐刘休范却未曾交战就结束了。但是元徽三年(475年)他被征入朝,却遭到皇帝刘昱亲自带人抢劫,五十多岁的老干部吓得病倒,从此挂机。
张敬儿、陈显达也还活着,但沈攸之如果知道后来的发展,恐怕恨不得他们早死了。
再聊聊一件可能导致刘昱和沈攸之彼此不互信的事:
泰豫元年(472年)沈攸之刚在荆州就任时,直阁将军高道庆上牒文列出亲戚十余人,请求让他们担任州从事西曹,沈攸之仅用三人,气得高道庆亲自入州取出教令,毁之而去,回都城建康时也不向沈攸之告别;高道庆素善马术,沈攸之与他宴饮,于听事(官署大厅)前比试马槊,高道庆用槊刺破沈攸之马鞍,沈攸之也怒了,索要高道庆的槊,高道庆骑马出门回京,称沈攸之“聚众缮甲”,反状已成,请求以三千人袭之。当时宰相们都以为不可。刘昱宠臣兼通事舍人杨运长等也怀疑畏惧沈攸之,于是与高道庆秘密派刺客带着手诏赐沈攸之的州府佐吏金饼,给他们升官。不久,刺客事发。
元徽四年(476年),风波又起——老建平王刘宏的儿子、在宋文帝现存的孙子里年纪最大、很得人心,因此被一些人视为皇帝之选的南豫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于京口起兵。
之前说过,他是沈攸之的前任荆州刺史,在刘昱登基后被征回朝,但这时候又被外放了。
当时沈攸之当时正在进攻峡中蛮,闻讯立即召还军队勤王,但巴东太守刘攘兵、建平太守刘道欣怀疑沈攸之是想作乱,反命人阻断三峡归路。沈攸之派刘攘兵侄荆州西曹刘天赐去跟刘攘兵解释,刘攘兵解甲认罪,沈攸之没追究继续任用,刘道欣却是个死心眼,连刘攘兵的话都不听,于是被刘攘兵率领讨蛮兵所灭。
这次也不等沈攸之出手,刘景素就被平定了。
连续搞定两个藩王,刘昱恐怕也骄傲了,却不曾想下一个被搞定的皇族就是他自己。
公元477年既是元徽五年,也是昇明元年,改元在七月,因为刘昱被杀,换成了其弟安成王刘准,是为顺帝,动手的是领军将军萧道成。
先前镇压刘子勋时,萧道成也是沈攸之的战友,昔日也曾一同在殿省任职,早有交情,还结为了亲家。高道庆说坏话时,萧道成也为沈攸之担保;平定刘景素后,高道庆因为私通刘景素及平时的作风问题,被萧道成问罪赐死。
但在沈攸之眼里,萧道成是辅政大臣吗?算老几?
此时沈攸之已有十万之众、二千多匹战马、满积的粮仓、大量战舰以及钱帛武器;他想以萧道成弑君为由,玩个大的。主簿宗俨之和功曹臧寅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知晓星相的葛珂之却说:“自古起兵要看太白星,太白出现就会成功,没有出现就会失败。桂阳王在太白星没出现时起兵,一战就死了;现在萧公废昏立明,太白没有出现,和天象相合。而且太白不久会在东方出现,那时东方用兵有利,西方不利。”
加上顾念长子司徒左长史沈元琰还在建康,沈攸之没动,并被进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班剑二十人。
沈攸之晚年爱上了读书,手不释卷,尤其熟读《史记》《汉书》,说:“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这时候的沈攸之级别已经很高了,但想到萧道成以司空录尚书事主管朝政,他终究心理不平衡。
一次,萧道成派沈元琰带上刘昱的杀人工具去找沈攸之,说,我杀皇帝是有苦衷的,你看他平时都在干什么。
对着亲儿子,沈攸之大义凛然:“我宁做王凌而死,不做贾充而生!”于是上表庆贺杀昏立明,顺便请求留下沈元琰。
萧道成难道不知道沈元琰此去很可能不会回来?但他一定知道沈攸之一旦不再需要惦念长子,就会为所欲为。
年末,沈攸之决定行动了,葛珂之说“岁星守南斗”不利,他也不听了。他说,之前皇太后赐我的蜡烛藏了手令“社稷之事,一以委公”,我奉太后手令,讨伐萧道成。又写信指责:小皇帝不好,你应该和大臣们商量好了告诉太后废帝,你现在弄得皇帝死后的体面都没了,还把重要岗位都交给你的家人,霍光、诸葛亮难道会这么做吗?你既然有篡位之心,就别怪我效仿当年楚国的申包胥!
萧道成回信:当初高道庆图谋煽动朝廷讨伐你,我可是帮你说话的!
同时,沈攸之派中兵参军孙同等五将以三万人为前驱,司马刘攘兵等五将以二万人次之,又遣中兵参军王灵秀等四将分兵出郢州州治夏口,自己也率军后继,兵临夏口,又占据鲁山。郢州刺史皇弟武陵王刘赞不过是个小孩,实际主事的是前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柳世隆。其实这时候严格讲萧道成已经调刘赞为荆州刺史,右卫将军黄回为郢州刺史,督前锋诸军讨伐沈攸之。
刘赞怎么可能去沈攸之家赴任?当然只能留在郢州。
沈攸之自称奉太后令回京,柳世隆只是打哈哈,也没有接受沈攸之的劝降。也许他是个记仇的人,没忘记当初前废帝年间沈攸之为虎作伥害死了他的伯父柳元景。
同时,广州刺史陈显达把建议两头讨好坐观成败的长史到遁、司马诸葛导的人头送给了萧道成,给自己换来了使持节、左将军。
宗俨之劝沈攸之当场教育柳世隆,臧寅则劝沈攸之先做主线任务杀奔建康。本来沈攸之也同意了留偏军攻夏口,亲率主力攻打建康。
但是柳世隆却又是出兵到西渚挑战,又是故意派人辱骂,沈攸之气得上头,下令大军登岸烧城,筑长围、建立攻道,然而看似弱小的州城在他的猛攻之下却不能克。
奉命骂人的是前军中兵参军焦度,以前是刘子勋的手下。
其实差一点沈攸之就可以不必通这一关——先前湘州刺史王蕴因丧母离职,路过巴陵,和沈攸之结交,想在沈攸之还没举兵时就夺取郢州。
但当时主管郢州的是萧道成的嫡长子萧赜,没给机会。后来王蕴回到东府,又想趁萧道成出门玩大的,结果萧道成也不给机会。
萧道成早就告诉萧赜,要防备沈攸之。萧赜调任江州之际推荐了柳世隆,也吩咐其如此,料定沈攸之只要攻城,一时间必定不能拿下,你我合作一定能反过来把他拿下。
佳禾资本-国内炒股软件排名-在线炒股配资公司-炒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