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大力推动 AI 投资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 9 月 29 日,据 CNBC 报道,OpenAI CEO 萨姆 · 奥特曼 ( Sam Altman ) 无处不在。他的 AI 公司目前估值 5000 亿美元,虽然仍在持续消耗巨额资金,却与多家基础设施伙伴签署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这些巨额投入带动了股市。在英伟达同意向 OpenAI 投入高达 1000 亿美元资金后,纳斯达克与标普 500 指数上周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作为"星际之门"投资计划的一部分,OpenAI 还与甲骨文刚达成了价值 3000 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该计划是由软银注资的 5000 亿美元基础设施项目。
这还不算完。AI 云端算力供应商 CoreWeave 上周四表示,已同意向 OpenAI 提供最多 224 亿美元的 AI 算力,高于今年 3 月最初宣布的 119 亿美元。本月早些时候,芯片制造商博通表示已获得一笔新的 100 亿美元客户订单,分析师很快将这个客户指向了 OpenAI。
错综复杂的交易网
虽然 OpenAI 表示,扩大规模是推动创新和未来 AI 突破的关键,但投资者和分析师开始对这些令人震惊的投资,以及 OpenAI 对日益依赖错综复杂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网络表示质疑。
例如,OpenAI 在今年 3 月 CoreWeave IPO 前买入其 3.5 亿美元股份。英伟达通过参与去年 10 月的 66 亿美元融资轮,正式确立了对 OpenAI 的财务投资。据英国《金融时报》在 5 月报道,甲骨文正投入约 400 亿美元采购英伟达芯片,为 OpenAI 的一个"星际之门"数据中心提供算力。本月初,CoreWeave 披露了一份来自英伟达的价值至少 63 亿美元的订单。
OpenAI 今年达成的投资交易
通过对 OpenAI 投资 1000 亿美元,英伟达既将获得这家创业公司的股权,同时还能获得收入。
大胆投入
据 OpenAI CFO 萨拉 · 弗里尔 ( Sarah Friar ) 透露,公司今年预计仅能实现 130 亿美元营收。她对 CNBC 表示,AI 技术的蓬勃发展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胆投资。
"互联网兴起时,人们总在担忧‘我们建设过度,产能过剩’,"弗里尔指出,"但看看现在的情况,真的过剩了吗?"
奥特曼在今年 8 月接受 CNBC 采访时曾明确表态,为优先保障增长与投资,他愿意让公司亏损。
融资泡沫化?
然而,一些分析师却发出了警告,他们认为 OpenAI 与英伟达的交易模式令人联想到 2000 年代初互联网泡沫时期盛行的供应商融资,而这种模式加速了泡沫破裂。
作为 AI 浪潮至今的最大赢家,英伟达生产的图形处理器 ( GPU ) 是训练 AI 模型与处理大型工作负载的核心硬件。该公司对 OpenAI 的分期投资,将帮助后者建设基于英伟达 GPU 的数据中心。
"即便你不必对 AI 技术的前景持怀疑态度,也应将这一合作视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Bespoke 投资集团在上周二发给客户对报告中指出,"如果英伟达必须提供未来成为自身收入的资本以维持增长,那么整个生态系统可能难以为继。"
奥特曼与黄仁勋联手
财富管理公司 One Point BFG Wealth Partners 首席投资官彼得 · 布克瓦尔 ( Peter Boockvar ) 表示,在 OpenAI 与英伟达的交易宣布后,他脑海中响起了上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时期那些公司的名字。
不过,他在报告中指出,关键区别在于"本次交易的资金规模远超以往"。"若要确保这场宏大实验不造成巨额亏损,OpenAI 及其同行必须创造惊人营收与利润,既要履行既定的偿付义务,同时还需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布克瓦尔强调称。
OpenAI 发言人在回应时引用了奥特曼与弗里尔本周的表态,并补充称公司正在寻求抓住"百年一遇的机遇,这需要与之匹配的雄心壮志"。
根据贝恩公司《2025 年度科技报告》的预测,到 2030 年时,全球算力总需求或将达到惊人的 200 吉瓦。要想建设足以满足这一预期需求的数据中心,每年需投入约 5000 亿美元。这意味着,AI 公司必须合计产生 2 万亿美元的年营收才能覆盖这些成本。
贝恩指出,即便企业全力投入云服务与数据中心建设,"资金缺口仍将高达 8000 亿美元,不足以支撑全面投资所需营收"。
前路显然充满挑战,但 OpenAI 掌门人奥特曼在上周二轻描淡写地回应了外界忧虑,驳斥了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说法。
"这正是实现 AI 普及的必经之路,"奥特曼向 CNBC 表示,"与此前的技术革命或互联网版本不同,AI 需要的基础设施规模空前,眼下所见不过是冰山一角。" ( 作者 / 箫雨 )
佳禾资本-国内炒股软件排名-在线炒股配资公司-炒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